第(3/3)页 工人们住着漂亮的楼房,吃着一日三餐的食物,还有各色各样的活动,家里有众多的商品,穿着漂亮的衣裳,走路都抬着头。 厂区的轮假,导致每天都会有不少的工人进城。 那些工服,工字装等,已经是城里见怪不怪的事物,并且让普通人露出羡慕的目光。 不光工人们的工钱涨了,军人们的军饷也涨了。 包括军户。 农业发展粮票银行再一次的放血,为军户们提供各色低息的长期贷款,修葺他们的房屋,购买农业机器,维护水利设施,以及提供塞南和塞北地区的牲畜。 工厂区新建了一所又一所学校。 大冶铁矿区的分部,甚至试行了第一家托儿所。 工人们生了太多的孩子。 因为太过宽松的产假期,以及产假和哺乳假仍然发放的补贴,导致妇人们愿意生孩子,每家工人有三五个孩子并不足为奇。 而厂区兴办的工厂医馆,不光看病便宜,医药也是低廉的。 良好的伙食,充沛的生活,干净的设施.,让工人们的体魄建康,生下的孩子不缺少营养,能抵抗大自然的侵蚀,茁长的成长。 “预祝伟大的皇帝陛下西征胜利。” 偌大的横幅悬挂起来。 工人广场上。 上万名工人们聚在一起,随着台上的演唱家们一起歌唱那首赞美大明。 “大明天国旗帜迎风飘扬。” “啊~啊~” “天下最伟大的文明,多么的光辉。” “让天下百姓向往。” “啊~啊~” “胜利之声响亮大明。” “赞颂大明。” “啊~啊~” “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繁荣富强。” “啊~啊~” “削平高山,填足洼地,大明人最勤奋。” “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,理想的社会让人骄傲。” 孩子们随着大人们唱歌。 妇人抱着婴儿,婴儿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,也露出无牙的牙床傻笑。 大明的铁道。 一支又一支的军队接到调令,如期登上火车,前往目的地。 许多超过四十岁的老兵退伍了,或者走上基层的军职,成为军队的顶梁柱。 更多的新兵入营。 他们坐在同样的车厢里,与已经离开军队的老兵一样,看着陌生的景色,满脸的感叹,只不过换了一茬人而已。 传统调动军队耗费的力气,在如今的大明仿佛玩闹一般。 特别是内地。 铁道越发达的地区,军队的规模反而越小。 “为了谁!” “为了大明。” 士兵们唱起了军歌。 军歌嘹亮,响彻了大明各地。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