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四十三章 胜利之声响亮大明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与之相对。

    各级工人的工钱,十余年来终于有了大规模的涨幅。

    最普通工人的工钱,由每个月一元钱涨到了一元贰角钱,涨幅达到了五分之一。

    “真是奇了怪了。”

    “要么不涨,要么大涨,看不懂啊。”

    工人们各自议论着。

    人口的集中,带来了新的生态链。

    农民们被束缚在土地上,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流,而工人们,特别是这些产业中心,上万的工人们生活工作在一起,消息的流通性是传统社会不能相提并论的。

    各式各样的言论在工人群体中诞生,以及流传。

    “针对的是农夫们。”

    有工头坚定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北方大片井制度在南方遇挫,不光导致农业产生的效率低下,也让社会人口的调整遇到阻碍,朝廷需要往边地迁移人口,都守着家里的几亩地不走,朝廷岂不是无计可施。”

    有的人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有的说好,有的说不好。

    无论好不好,工人们的收入变高了。

    而食堂的改革,对外释放了部分的消费,仿佛一夜之间,大冶铁矿区内的小摊小贩多了三成不止,并且越开越多,有了不夜城的态势。

    夜晚。

    工人广场。

    厂区组织的男女友谊会,几百名年轻的男女,有些人腼腆的坐在角落里,还有些人在舞厅上跳舞。

    工作人员白日搬来的桌子上,不光有瓜果,还有一些奢侈的糖果。

    一名大着肚子的妇女,指挥着下面的妇人们。

    “李家大娘,你什么时候休产假。”

    定期开办的友谊会有成熟的流程,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活,看着新人们各色各样的神情,她们也见怪不怪,不少人围着李家大娘。

    这位三十来岁的妇女,生了五个孩子。

    不是旁人。

    正是十余年前,密云矿区男女友谊会上,那对相识的年轻女性,因为支建项目的原因,她和才认识不到三个月的相好成亲,来到了湖北。

    一晃十余年过去了,当初的少女也变成了少妇。

    不过因为生孩子太多,导致工作效率跟不上,无法适合原来的岗位,于是做起了友谊会这些后勤方面的工作。

    现在的她没有了那时的羞涩,充满了干练和泼辣。

    “别不好意思啊,你看上了谁,主动去和别人说话,大男人怕羞个什么。”李家大娘推着那些半推半就的,脸皮薄的男工们。

    男工们仿佛不受力似的,被妇人推得挡不住,低着头走向对面的女性。

    许多边地或者内地的传统舞蹈,通过人口的流通,以及信息效率的传播,逐渐在内地流传开来,特别是大明工局的主要厂区的地方,成为了人们交际的表现。

    彩色的灯罩衬托下,煤油路灯发出绚丽的光芒。

    广场上很热闹。

    一对又一对的年轻男女们,羞答答的低声交谈。

    那些美丽的女性身旁,总不缺少胆子大的男性工人们,离开了一个,立马赶上来新的人。

    在这里灯光耀眼的外部,已经遍地黑暗。

    多数的人家已经睡着了。

    远处。

    田亩边的农舍,人们劳累了一日,早早的歇息,没有工厂的夜生活,更没有北方片井区,军户们的闲暇娱乐,他们有公房提供,不少军户会选择傍晚去那里喝酒。

    本来提供给军户们看报的地方,成为了酒铺的场所,哪怕五军都督府多次要求整改,也阻挡不了军户们的习惯使然。

    第二日一早。

    太阳升起。

    农夫们天不亮就已经出门干活,而工厂区的机器也发出了巨大的响声,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势不可挡。

    永乐七年。

    秋收过后,粮价继续下跌。

    无数辛苦劳动一年的农夫们,他们的收入没有超过去年,可市面上的物价却涨了起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