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报纸上说什么了?” 隔壁的食客好奇的问道。 “刘通大家的文章,文章里大骂狗腿子呢。” “是吗。” “我看完了,借给你看看。” “谢谢。” “甭客气。” 一会儿,那人笑道:“这样的风气其实也不好,犹如太子殿下曾言,万事过犹不及,就怕形成一股风气,谁妥协谁就是小人。” “国家的事情复杂,必然需要以和为贵,可刚烈太过,形成了舆论风气,谁要是服软,谁就是小人,那岂不是背道而驰。” 讨论时政,永远是不过时的民间话题。 否则也不会有周朝的周厉王,下令禁止百姓们议论朝政,可见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们,同样喜欢讨论,乃至后世的百姓们,一样喜欢讨论。 北平的酒楼,茶馆,摊子上,陌生的行人们坐在一起,讨论一切事宜。 “像七妹那样的自己挣钱,她的钱当然是她自己的。” “家里的财富,就是儿子的。” “如果有给女儿嫁妆的,女儿的嫁妆,哪怕去了婆家,还是属于女儿的,婆家不能侵占,自古就有的法律,有什么好争议的。” “宋朝早就放开了和离限制,普通百姓家离婚有何不成体统?丈夫可以提出休妻,妻子也能提出离异,宋朝本就有的制度,如今不过是复兴而已。” “那些把离异当做离经叛道的人,不过是前朝留下的遗毒而已,太祖皇帝下诏天下提出复宋制,太子殿下更是提出去除一切旧朝弊端。” “如果敢污蔑提出离异的人,那是不是也该跟他们戴上怀念前朝的帽子?” “怀念前朝有罪?” “不知道,大明律那么厚,这些年又增加了不少。” 北平。 北平府工农子弟小学。 几名大孩子手里把玩着匕首,公厕成为了他们耍威风的地方。 “给我玩玩。” 十岁左右的孩子,伸着双手求到。 “去去去。” 六年级的孩子不耐烦的挥手。 贺虎不服气的瞪着他们。 “看什么看,再看揍你。” “不给就不给,有什么了不起的。” “嘿。” “小子挺横啊。” 军户来的孩子是最野的,他们不光骑马来学校,还喜欢带武器,学校不让带,他们就偷偷的带来,中午的时候,公厕的角落,就成为了他们最常来的地方。 恶臭并无法影响他们。 “不就是匕首嘛。” 贺虎叉着腰。 “你谁呀?” “他就是贺虎。” 有的小孩大声道,听到这个名字,几名大孩子怔了怔,有些不知所措。 这名字在学校可是重点照顾的对象,是英雄的遗孤。 贺虎见状,露出了得意的眼神。 “贺虎又怎么样,就是龙也得跟老子盘着。” 有人看不惯贺虎眼神里的挑衅。 很快。 双方打了起来。 结果贺虎反而打赢了,那些军户的孩子们,他们不敢下重手,倒不是不敢打架,而是顾虑对方的身份,哪怕是当官的儿子们,他们也不怕。 可英雄的遗孤就不同了。 他们的老子要是知道,绝对少不了一顿鞭子。 “别装,知道吗。” 贺宽得意的说道。 一句话,刺激的对方红了眼,在也不顾后果,开始下起了重手,刚好,一名先生来如厕,抓到了他们,全部带去了训诫室。 北平大剧院发生了命案。 一名男子胸怀利刃,在北平大剧院找到来看戏的女工,大庭广众之下杀害,引发了北平大剧院慌乱,被周边的汉子们制服。 “她偷人。” “这个不要脸的娼妇。” 杀人者被压在地上,仍然撕心裂肺的大吼。 “不杀她,我有何颜面活于世。” “奸夫是谁?” 有人好奇的问道。 杀人者答不上来,只说不认识对方,要是知道对方在哪,连奸夫也一起杀了。 有人去找巡检司,路上遇到巡逻的巡防差丁,把杀人者带走了,北平大剧院也要派人去解释,以及被害者的女工友们。 经过这么一闹,北平大剧院无法正常维持,只能打出歇业半日的告示。 “要说这日子越过越好,就不能稳稳当当的过日子么。” “都是闲得慌。” 擦洗地板,有人感叹道。 七妹也匆匆的离开大剧院,提前回到家中。 做好了饭菜。 孩子放学回来,在饭桌旁吞吞吐吐,七妹问了一番,孩子才说了实情,学校让他的母亲明日去一趟。 七妹气的哭了出来。 儿子太调皮,没有成器的样子,自己百年后,怎么跟他交代。 第二日。 七妹刚和儿子出门,就听到了令人震撼的消息。 北平的张德辉死了。 人们都说他是自杀的。 老北平人,就没有不知道张德辉的,哪怕这人几年不怎么露头。 好好的一个人,为什么要自杀。 他可是大明工局第一任大掌柜,当初和太子殿下一起创办大明工局的人呀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