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如果本汗能年轻二十岁,区区大明,又如何放在本汗的眼中。” 帖木儿叹道。 村庄里,所有人被杀死。 妇孺们被帖木儿的勇士们欺凌后,也在帖木儿的吩咐下一刀毙命。 一路下来,不光帖木儿自己找回了年轻时候的雄风,这伙败军也因此不但没有崩溃,反而越来越滋润起来,每个人红光满面。 帖木儿脚下是一名死不瞑目的赤裸妇人。 这位妇人因为痛骂帖木儿,所以帖木儿亲自侮辱了她,对方目光中的绝望和无力,让年迈的帖木儿非常的兴奋,只是苍老的身体,让帖木儿有心无力,有些败兴。 这样的事情,岂不是世间最美妙的。 是他们奉为宝典的语录。 建设多辛苦。 当强盗多美味。 人性的恶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,极致的放纵,带来的就是极致的爽快。 而和谐的社会,才能让人遵守道德,稳定的秩序,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,而是所处的社会赋予的,只有文明,才是老百姓最大的幸福。 “大汗,我们还有大片的土地,只要我们顺利回去,我们仍然能打败大明。” 一名“勇士”士气饱满的说道。 吃喝不愁。 他们有刀枪。 世间所有让人愉悦的事情,他们想做就做。 那些城池和村庄,都是他们的猎物。 越文明的地区,给他们的快感越强大,征服文明的地区,不但让他们更加的强大,还能让他们做天下最畅快的事情。 这才是勇士该做的事。 他们从出身的那天起,屠戮劫掠的基因就是刻在骨子里,和中原文明是截然不同的思想。 所以他们屠光一切目光所看到的城池。 杀戮的亚洲人口,让世界少了整整三分之一的人口,却没有一样他们自己发展的文明成果和技术,只有抢来的一切。 这些文明在他们的手中,很快烟消云散,让亚洲的文明倒退,许多的地区甚至败落的一无所有,到了后世都还处于愚昧时代。 这样的“丰功伟绩”,在后世能被许多人称赞。 到底是无知还是无知呢。 又或者那些人以为自己能是他们的一份子,这样也就能理解了。 帖木儿终于看到了阿姆河。 这里没有了明军的身影。 “从这里渡河,直接去波斯吧。”帖木儿说道。 “我们不回去木鹿?” “不。” “我们去马什哈德。” 帖木儿摇了摇头。 自己在木鹿布置了不少的后手,大明就算拿下了木鹿,也会因为粮草的原因止步于此,帖木儿嘴上虽然轻视大明,可帖木儿内心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强大。 他已经没有了和大明交战的勇气。 回到波斯后,重新带领起军队,然后往西发展,那些匈奴人不就是如此么。 正好。 匈奴人占领的地盘,已经被他征服。 帖木儿逃亡的路上已经做好计划,把主力迁移去小亚细亚地区,放弃中亚,利用西亚与大明周旋,他不信大明的脚步能那么快。 众人没有意见,他们相信跟着他们的大汗,仍然能过上他们勇士该有的生活。 百余人在河边休整。 年轻的时候,帖木儿来过这片地区,知道有些浅滩可以过河。 此次离开,自己有生之年再也回不来了。 帖木儿内心舍不得。 骑着马在河滩上随意逛逛。 当年自己屠戮此地,是何当的风光和意气奋发。 百姓们的哭喊,犹如对他最大的赞歌。 所有的儿郎们得到了满足。 每个人都拥戴自己。 那时候的自己,认为全天下都可去的,只要听到城池富庶的消息,就能刺激他的内心,征服那些城池,成为了他的动力。 “想不到兜兜转转,一生下来,又回到了起点。” 帖木儿内心敏感起来。 又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大儿子们,跟随自己南征北战,父子齐心,何等的畅快,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,看来天命不在自己呀。 中原的人们都说真正的天命之子,任何危险的时候,也残缺不了对方的身躯。 帖木儿看着河中倒影。 左脚忍不住的动了动。 以前,有很多的人都骂自己是跛子,这样叫自己的人,都被自己杀光了,可永远都有地方的人这样叫他,仿佛杀不完一样的。 “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单薄。” 帖木儿感慨。 在他们的脖子上轻轻地挥动一下,犹如被杀的鸡一般,连声音都叫不出来,倒在地上蹬腿挣扎。 “嗖!” 帖木儿听到风声,经验老道的他就知道不好。 内心拼命的提醒避开,可是身体却不听使唤,随着身体的晃动,帖木儿看着透胸而过的箭矢,帖木儿盯着箭头,目光中仍然是不可思议。 他努力的回头,看到石头后起身的两个孩子。 其中一名孩子拿着弓,看到自己回头的目光,那孩子眼神里有些胆怯,反倒是他身旁年岁更小的小孩,手里握着小刀,跃跃欲试的要冲过来。 “小孩的箭矢,如何能穿透本汗的身躯,这不公平。” 帖木儿不服气。 那名大孩子扯了扯小孩,两个孩子灵活的往山上跑去,山没有道路,尖锐的石头,不但无法阻挡小孩逃跑的速度,反而成为了他们的掩护。 终于。 有骑士发现了远处大汗的不对劲。 他们也看到了山头上两个小孩的身影,犹如精灵一般的灵活,骑兵们试探的去追了下,哪里又能追的上。 那些从出生的那天,就活在无序的世界下的孩子们。 人类基因的强悍,让他们成为了最能吃苦耐劳的生物。 普通的人们无法行走的道路,他们却可以畅通无阻,而他们赤裸的双脚,竟然已经适应了尖锐的石头,成为了他们的助力。 “幸好。” 检查了帖木儿的士兵,欣慰的说道。 箭矢避开了大汗的骨头和重要器官,只需要顺利的去掉箭矢,好好的调养一番,大概率是能救回来。 士兵们割断箭矢,经验老道的拔出,静心包扎了一番。 当夜。 帖木儿发起了高烧,已经开始说起了胡话,这是最坏的现象。 许多人不在期望,悄悄的离开。 第二天一早,竟然少了一半的人手。 又熬了一日。 帖木儿已经进气少出气多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