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四章 应天府之乱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不少的太医轮班值守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。”

    “你皇爷爷刚刚睡下,不要去叫醒他,让他好好歇息吧。”朱棣一脸疲劳的从里间出来,阻止了朱高炽。

    见状。

    朱高炽忍不住的往里间探去,什么也看不到。

    “皇爷爷老当益壮,没想到病的这么快。”

    前些日子,还与朱元璋有说有笑,仿佛还在昨日,朱高炽非常的担心,无论出于感情还是国事,都希望朱元璋能好起来。

    “走吧。”

    “去外面说。”

    朱棣率先出去,朱高炽见状跟上。

    出了乾清宫,在石阶的白玉柱前,朱棣深呼气吸一口气,让自己清醒过来。

    “听说最近外面很乱?”

    “大乱才有大治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一脸的平静。

    朱棣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多事之秋,还是少乱一些的为好。就以你皇爷爷病重的名义,让各地藩王入京吧。”

    “是个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赞同道。

    朱元璋生病之初没有瞒人,也瞒不过去,既然已经不是秘密,索性接机把各地的藩王们约束到京城,虽然藩王们被解除了兵权,可危险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朱棣不也是被解除了兵权。

    虽然不认为谁能成功造反自己,可是不让造反的事情发生,把危险灭于摇篮,岂不更为好。

    “只怕你的那些叔叔表兄弟们要骂娘了。”

    朱棣笑道。

    先是解除了兵权,再约束到京城,怎么看对宗族也是薄情寡义。

    “他们倒是小患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说道:“帖木儿的事情未决,我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受控于此,如果早点弄清楚帖木儿之事,无论是战是和,也比现在什么也不做的好。”

    “此事急不得。”

    去过西北打仗,在那里呆了近两年的朱棣,十分清楚帖木儿的疆域有多么的庞大。

    大明如果与帖木儿开战,那就不是五六年的事情。

    整个大明的国力,都会用在中亚西亚,一切力量都要以彻底打败帖木儿,并安稳主中亚西亚为主,至于东南亚,只能力求保住现状。

    而东边高丽和海外的倭国,大明更不可能一东一西,数万里之遥的两线开战,只能尽量的安抚住他们,不让他们闹事。

    无论是高丽统一,又或者倭国统一,大明也只能旁观,无法插手,那么现在大明在两国的政策也就破产了。

    日后卷土重来,再也没有当下的好时机。

    “按道理应该也快了。”

    “希望西部安宁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选择南下。

    二十年的南下与海外,当本土开始有了回血,那时候才是图谋中亚和西亚的时期,符合活在当下,展望未来的国策。

    否则大明的国力耗费在中亚西亚,却得不到稳定的回报,为南下之路布满了障碍,非常的不划算。

    帖木儿当下的实力太强大了。

    历史上他的东征计划,靠着以战养战获得的大胜之势,凑出了至少五十余万的马步大军,骑兵数量高于步兵,哪怕是朱高炽也得慎重对待。

    谁让朱棣不听劝,打下了东察合台呢。

    打仗的过程中,朱棣从来不听自己的劝告,西北如此,西南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当然了。

    打了胜仗,带来的自然也有好处。

    原计划的安南宣慰司,变成了交趾行省,原计划止步于亦力把里中东部地区,如今不光拿下,还收复并建立东察合台都司。

    好处肯定是有的。

    因为获得的好处也不少,所以朱高炽也不怎么抱怨朱棣,但是朱棣每次都不按照计划行事,让朱高炽很头疼。

    使用朱棣的好处同样不少。

    指挥军队作战的元帅角度,朱棣无疑让人放心,并且不用担心朱棣尾大不掉,成为国家的忧患,就是最大的好处,于国于己有大利。

    可是正因为如此,朱棣太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。

    难道儿子还能约束老子不成。

    这就是任何事物都有的两面性,朱高炽只能如此安慰自己。

    朱棣也不太想西征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拿下了东察合台汗国,他才非常清楚,帖木儿帝国的疆域,实在是大的不可思议。

    虽然不如大明大。

    可光走一遍都要多久,何况打仗。

    东察合台汗国数百年的战乱,穷的一锅粥,也是帖木儿出生西察合台汗国,却不图谋东察合台汗国,而是一路西征的原因。

    大明拿下了东察合台汗国,获得的物资,还不够大军塞牙缝,反倒是大明付出了无数的人力物力,乃至财力。

    而帖木儿已经屠戮了一路。

    大明就是选择和帖木儿一样的以战养战方式,也没有物资可图,更何况大明绝对不会放纵军纪的,带来的危害远大于一切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