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九十八章 朱棣无奈发现最傻的是自己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朱高炽当场否决。

    “总要有底线的,避免恶性的竞争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慈悲的说道:“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七个时辰,伙食上也要让人吃饱,矿场的安全条例,以及保障工人们的安全,仍然是第一位。”

    周有容连忙道:“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,除了矿难,不但工人们牺牲,矿上也要遭受巨大的利益损失。”

    至于工作时常,周有容没有反对。

    工作时长不超过七个时辰。

    早中晚要吃饭吧?

    吃饭的时间不能算,每顿饭就算半个时辰好了,合起来就是一个半时辰,这其中可以做文章啊,真正吃饭的时间,控制在半个时辰。

    剩下的一个时辰,投入到工作中。

    这样下来,每天真正的工作时常达到了八个时辰,比以前增加两倍。

    以前的工作时常虽然是六个时辰,可吃饭的时间,加上中午的午休,实际上只有四个时辰,还有每旬的两日假期,以后也会取消。

    这般算下来,哪怕工钱不降低,只工作时常就增加了两点五倍。

    这代表了什么?

    翻倍的利润。

    周有容等大商人很快弄懂了里头的算盘,双手支持最新的政策。

    比起国外廉价的人力,以及不受保护的权益,大明使用条件高昂的工人们,大明的商人们才不愿意使用呢。

    “你们要明白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提醒道:“你们做生意,无论是哪方面,都要受到朝廷管理的,有好的时候,也有坏的时候,今日你们觉得好,极力支持,他日朝廷有了新的政策,你们觉得不好,就开始反对。”

    “吾等不敢。”

    “我把话说在前头。”

    “任何团体和个人,都是围绕社会的,社会由每个人构成,每个人参与社会的构建,享受权利和责任,任何人和团体,都要服务于社会。”

    “今日放开你们的限制,是因为社会的需要,他日重新控制,也是因为社会的需要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作为商人,享受社会带来的方便,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,更要担负起社会的责任,比普通百姓承担的责任要更多。”

    “占据社会的资源有多大,承担社会的责任也就有多大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你们,我们,国家,社会,百姓们才能越走越远,大家和睦共存,否则因为私利,违背了社会的需求,现在我们笑的有多欢乐,他日就有多么惨不忍睹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说的很难听。

    光说好话谁都愿意,可愿意说难听的话又有多少呢。

    刚才轻松的气氛,随着皇太孙殿下的敲打,众人都庄重了起来。

    不日。

    朝廷内阁和工部,下发了非大明籍用工准则,以及行业限制条令诸事项。

    矿工的工钱,最低的工资,也已经涨到了每个月一元五角。

    大量呆在大明的非大明籍的黑工,蜂拥去矿上报名,成为了大明的矿工。

    大明的矿工很辛苦。

    工作条件恶劣。

    可吃饱肚子才是首选。

    正如后世九十年代的沿海地区,那么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待遇,照样还有“工贼”,不拿钱只吃饱肚子就行都能说出来。

    不是他们的素质低下,而是温饱大于天。

    只有吃饱了肚子,才能谈道德标准。

    吃饱。

    是生物基因最大的本能。

    “吱呀。”

    司狱司。

    几名差员来到了牢狱所在,这里关押了上百名被逮捕的非大明籍男人们。

    “你们倒过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吃饱了睡,睡饱了吃。”

    牢房各间的犯人们有气无力的躺在草席上。

    每日一顿稀饭,除非交钱才有食物。

    三日给一顿干饭,免得真把人饿死了。

    要么自己出钱被返送回国,要么由定期的船只统一送回各国,后者往往需要等上两三个月,甚至半年都有可能。

    病了就单独关押。

    死了直接烧了。

    “有个干活的去处。”

    差员说道。

    “能吃饱肚子吗?”牢房里的犯人,第一句话就是关心能不能吃上饭。

    “不光能吃饱肚子,每个月还有工钱可以拿。”

    听到差员的话,众人也不管是什么活,工钱不工钱的无所谓,他们就想要吃饱肚子。

    许多人从有记忆以来,每日睁开眼就感受饥饿。

    饥饿。

    仿佛永远也没有吃饱的时候。

    听说大明不光吃得饱,百姓们还富得流油,遍地都是黄金,成为了周边人们的理想之地。

    可惜。

    大明虽好,却与他们不相干。

    大明很小气。

    一批批的非大明籍的人被送到了矿上。

    果然。

    大锅饭管饱。

    人们大口的吃饭,一边留下了幸福的眼泪。

    然后听到的确有工钱。

    这些暗无天日的百姓们,笑的说不出话来了,大明果然是天朝,是理想国。

    商行们根据送来工人的数量,给予司狱司报酬。

    司狱司衙门用这笔款项,提高了吏员们的福利,改善了办公环境。

    大家皆大欢喜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