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位工部官员试探着去科技部考核,提出了几条疑问。 提出疑问可不是小事情。 他是第一个正式提出关于物流数值概念的人,竟然真的获得了通过,成为了一级学者。 “根据对郑国渠的研究,主要有两方面的提问,引水和渠道关系的关联性。” “郑国渠中,沉沙地与滤泥坎等技术方面的原理公式。” “引水口与闸门出水口的进出水公式。” …… 技术报——数学刊上的新问题,引发了数学家们的兴趣,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思路。 但是没有人想到,工部右侍郎张昺提出的数学难题,难住了数学家们。 “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数学,应当是数理学中理的方面,结合物流数值概念,可以称之为物理学。” 数学刊上的交流篇幅,一个个的数学家们发表着他们的见解。 众人集思广益。 “根据度数概念,与郑国渠齐名的它山堰,堰底向上游倾斜五度,这一特点可以增加堰体的稳定性,我认为与郑国渠中,沉沙地与滤泥坎等技术方面的原理公式,是具备相同性,或者有关联性,应当属于一类难题研究。” …… “噗嗤。” 朱高炽喷了一口茶出来,怪异的看着手里的技术报。 不要小看任何人,也不要妄自菲薄。 中华文明有诸多优秀的地方,当然也不可能任何方面都强过别人,这就不是人,是神了。 数学方面的成就,包括科技实际运用方面等,中华文明无异于是强悍的。 但是在物理的方面,古希腊文明的确有更优秀的理论——如果他们的史料是真实的情况下。 只有中国才有代代记载的书籍,靠着古代每年出产的大量书籍,让后世得以流传一二。 就是这个流传下来的一二,也能让后世有古代每个年份的史料。 中华周边都没有,更不用提西方。 西方漫长的千年时光,古希腊文明的书籍早就消失殆尽,是西方的后人整理出来的。 至于他们实际上如何整理出来的,那就只有老天,又或者上帝才知道。 古希腊文明的物理学,几何学等,和中国古代数理学家是一样的文字记载方式。 各项阿拉伯数字和符号抒写公式,是后世形成的。 例如古代写水,提出了水的概念,后人有了水的元素组合方式,为了更加清晰明了,因此把古人提出的概念直接写为H2O。 要搞清楚其中的区别,搞不清楚就会当做神迹膜拜。 朱高炽明白古人懂物理,只不过他们没有形成后世科学性的概念,需要知道不懂物理,是修建不出来伟大的工程。 例如古人烧石头的方式来开山取矿,就是利用的热胀冷缩的物理知识。 从治水、灌溉、航行等方面的技术,离不开流体力学的原理。 但是古人的确没有形成完整且严密的概念和公式。 朱高炽欣喜的是,随着大明工业化的发展,以及对学者们的重视,开始有了概念和公式的观念。 工部右侍郎张昺,朱高炽知道这个人。 此人的专职工作主要围绕河务,是实干类型的官员,能提出物理方面的问题,并不算意外。 而且此人因为历史上反对朱棣,协助削藩,朱棣劝降被他拒绝,最后被杀害。 如果朱高炽脸皮厚,他可以说都江堰组织者李冰,早在公元前二五六年,创立了流体静力学。 这不是不可能。 只要中华文明一直发展,掌握住了世界的话语权,那当然就能让世界接受这个观念。 然后发展到后世的水平,用现代化的公式安置上去,在别的国家百姓眼里,就是让他们膜拜的神迹。 就好像近代西方学者,提出了东方的文明起源是西方,包括人种都是西方流入过去的。 如此不要脸的观点,在清末民初,竟然因为落后的差距,让许多中国学者不敢反驳。 这就是话语权的威力。 也正是这个时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