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章 儿子和孙子一点孝心也没有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发展才是硬道理。

    才真正让那片地区与中原归心,犹如明朝在云贵的治理一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“儿子计划在亦力把里和哈密,开垦出九百万亩农桑田,施行九万户大片井军户制度。”

    “铁道即将通车,不需要二十年,只需要三年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笑道。

    “大舅他们都派去。”

    朱棣愣了愣。

    徐辉祖这个大舅子,朱棣是很无语的。

    他竟然不帮自己这个亲姐夫。

    朱高炽并不是放弃徐辉祖。

    徐辉祖的才能不庸置疑的,浪费了也可惜,去边疆发光发热,为大明立功吧。

    “今年是个丰年,粮点的运行,导致国库的粮食太多了,总不能浪费掉吧。”

    朱高炽严肃起来,认真的说道。

    万事有利有弊。

    粮点虽然让大明控制了粮食,但明初不是明末,人均田亩有巨大的区别。

    粮食太多了。

    粮食多了,堆积在仓库,不但是浪费,更对于经济是伤害,对粮价的稳定同样是损伤。

    迁移几十万军户去亦力把里和哈密,把积粮花出去,不但扩大了田亩数量,又壮大了大片井制度,还刺激了经济的循环等等。

    好处数不胜数。

    “当亦力把里和哈密,与塞南一样的发展起来,人们会用脚做出选择的。”

    听到儿子的计划,朱棣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塞南行省的台吉们,犹如温水煮青蛙一样,失去了对牧民的控制,牧民们加入了当地的工业。

    就跟嘉靖朝与俺达汗停止了战争,要不了几年,塞南的牧民们就放下了刀枪一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从边疆稳定,互通开市的那天起,注定了塞南台吉们对牧民的控制力下滑。

    因为人们的日子好过了,不愿意再去打仗。

    没有人听台吉们的,那他们还算什么台吉。

    越是与大明互通开市的地区,越是与大明和睦,越是没有得到大明互通开市的地区,越是和大明打仗,以战争逼迫大明互市。

    而只要看过互市的内容,就明白互市好处的大头是大明。

    不提明朝。

    清朝的蒙古台吉们,各个都向晋商欠债,每年实际上在为晋商们打工。

    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模式。

    同样的道理。

    亦力把里和哈密才多少人口,真的发展起来,地方的首领根本无力阻挡。

    人们希望过好日子,这就是人性。

    洪武二十六年。

    其余物资不计,粮税总额高达,米两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石,麦四百七十一万两千九百石。

    洪武三十一年。

    北方十一行省和一地区,以及应天府征收的粮食不可计数,按照征收的比例,高达米两千九百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二十石,麦七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石。

    增加米四百五十三万九千零七十石,麦两百六十八万二千三百石。

    其余牲畜渔豆不计。

    米麦五年间的税收,合记增加了七百二十二万一千三百七十石。

    各仓爆满,堆积到仓外犹如山。

    地方官仓爆满。

    北方十一行省和一地区的官府都向朝廷送来了喜报。

    在洪武三十一年的年关。

    结束了从宋朝以来,需要南方供应北方粮食的历史,也让粮食产量产生了海量的富余。

    同时。

    在新军撤离哈密的半年后,嘉峪关向应天府传来了急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