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能参加全体商业大会的商行,都是有实力的。 “目前最大的瓶颈就是工业生产效率,我们正在头痛,想不到小王爷已经做好了准备。” 祁胜安敬佩的说道。 商人们总体上对朱高炽是感激的。 更不提祁胜安。 他的父亲当年来北平创业,半道病逝,如果不是小王爷的指示,以人为本包含商人,才有了北平贸易中心对祁胜安的帮助。 祁胜安的家业,早就因为其父的病逝,导致资金崩盘而败落了,哪里有他今日的资格。 “扩大生产效率,要么是多招收工人,要么是多使用机器。” “北方的用人成本越来越高,使用机器更加的有利可图,更有如今小王爷的政策,明年啊,为各类企业制造机器的工厂,恐怕会是一匹黑马。” 张薄身边同样聚集了一批商人。 一个个圈子正在形成。 “张东家的意思是明年大力投资此类工厂?” 张薄点点头。 “小王爷已经说的很明白了。” 张薄笑道:“其实当初我在中华重工做管事的时候,就已经深知此理念。” “用机器代替人力,是未来必然的趋势。以我看来,未来发展到了极致,整个社会的工厂里机器代替了人力,那么必然就是机器生产机器。” 张薄的言语,惊呆了不少人。 许多人内心升起了明悟,也有不少人并没有理解张薄的话语。 “小王爷。” “小王爷。” 人们发出了惊呼。 朱高炽笑呵呵的来到了会议场下,人们发现了朱高炽,忍不住惊呼了起来。 人们自发的让开道路,朱高炽向两旁的商人们点头。 上半场是说好话,下半场就是说坏话了。 朱高炽因此来露个头,安抚下人心。 张薄激动的上前。 “小王爷。” “张薄,又见面了。” 对于眼前的人,朱高炽记忆深刻。 没办法不深刻。 此人资产虽然不算顶尖的一批,但是此人商行的模式,实在是不可小觑。 朱高炽的眼光看来,此人商行的模式,才是北平民间商业模式发展的未来。 工厂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。 同样的道理。 资金的规模化撬动更高的利益。 以后谁能拉拢最多的投资,团结更多的人,谁的商行才能发展的最快。 你每年赚一百元。 别人每年赚一千元。 几年下来就是不同的体量了。 和民间百姓是一样的道理,在传统农民每年几元钱的收入下,工人们每年十几元的收入,并且逐年在增加。 那么传统农民必然主动或被迫的加入工厂劳作。 肚子同样能吃饱。 但是贫富的差距,会让传统农民们发生观念的转变,对于原来视入命根子的田地,逐渐的不受重视。 “一直记得小王爷的训导。”张薄露着笑脸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