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徐宁领着十几名管事和技术人员,带着成箱的报表,众人一脸的严肃。 “应天府的跨江大桥目前还不能修。” 朱高炽没有生气,平和的问起原因。 “通过对水流,河床,汛期等勘探,还有组织了当地懂水文的工匠们,哪怕最合适的地段,也宽一万三千余尺。” “更不提修建的高度,会遇到的风浪等问题,强行修建此跨江大桥,只怕有很高的几率失败。” 听完后,朱高炽理解众人说的问题。 不过朱高炽还是忍不住的指责道:“当初要修建跨江大桥的是伱们,如今反对修建跨江大桥的又是你们。” “请小王爷责罚。” 徐宁主动揽下责任。 “我责罚你们做什么,我要的是你们用心负责,在这件事情上,有没有抱着好大喜功的初衷,造成了如今两难的境地。” “其实不然。” 另外一名管事上前说道:“目前我们工程部的技术人员,正全力研究安平桥,此桥是大宋在福建泉州修建的跨江大桥,长度高达八千一百余尺,被当地人称为五里桥。” “安平桥比洛阳桥所在水域更加宽阔,水文条件更加复杂,很多地方泥沙堆积,纯粹以石头堆砌不仅耗时耗力,而且部分泥沙堆积处的石块投进去了还容易下陷,根本难以形成合力。” “此桥因为采取了取巧的方式躲开了风浪,我们要修建的长江大桥学不了,但此桥在技术上,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东西,例如睡木沉基法。” “如果我们能把睡木沉基法研究透彻,那么在长江上修建稳固的石墩就不再是问题,解决石墩下沉的关键难题。” “还有就是江东桥,此桥高八十尺,除了金州的海船,内河船都可以畅通无阻。” “等吃透了这些桥梁的技术,那么在修建我们要搭建的长江大桥的工程上,目前遇到的核心难题都会得到解决。” 无论是广济桥,洛阳桥,江东桥,还是安平桥,都是宋代修建的跨海梁式石桥,并且是世界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桥。 许多后世的桥梁技术理论,基本都是类似的。 例如睡木沉基法。 后世许多的长江大桥,同样采取的这种打桩方式。 “但是应天府的铁道桥,我们建议仍然采取渡轮法,第一座长江大桥,应该修建在湖广。” 徐宁这时候又说道:“根据勘探部同僚们的意见,在湖广的长江大桥,只需要五千尺的长度,而且船只为内江船,无论是高度还是长度,都是可以掌握的技术。” “所以你们是让我上疏皇爷爷?”朱高炽懂了。 朱元璋对应天府铁道工程部可谓是鼎力支持,如今突然说不在应天府修建铁道桥了,下面的人不敢出面。 南方的确水道多。 但是江淮地区的经济发达,是有根基的。 什么根基? 南宋自从建造出了洛阳桥、安平桥这样的跨江海大桥,就掀起了玉澜桥、石笋桥、东洋桥、苏埭桥等修建“超级工程”的热情”。 而且许多大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 有学者统计过,南宋光泉州地区就修建了大小桥梁近百座,是历代的高峰。 正是因为南方不可计数的大小桥梁,更有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,都无法比拟的桥梁技术。 才有南方的经济发展的底蕴。 南方在千年前可是蛮荒之地,是先民们一手打造起来的优越舒适生活环境,而不是大自然给予的。 “看来要让皇爷爷失望了。”朱高炽指了指眼前的一帮人,无奈的叹道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