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八章 吹响的号角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在北平我们是绝对抢不过中华重工的,但是我们还有机会,山西与陕西,因为有各个建设集团和军户经济合作社深耕了数年,所以这两地我也放弃。”

    “山东,河南,这两块地方才是我们的发力点,趁着中华重工的影响力不够,我们要先于他们一步抢人。”

    下面的股东仔细的听着张薄的宣讲。

    “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大家,未来的竞争核心是工人,谁家抢夺的工人越多,谁家就能在竞争这条道路上,超过同行同业。”

    没有人怀疑张薄。

    张薄是他们的财神爷。

    这家成立两年的商行,给了无数中小商人机会,正如商行的招牌,合力抱团从大商人手中抢商机。

    靠着张薄的才能,才两年的合记开发综合集团,已经成为北平的顶级商团之一。

    在座的东家们,自身的资产至少翻了五六七八倍,还有翻了十几二十几倍的。

    不过合记是成立于北平的一家集资商团。

    比起徽商建立的商团,江淮商人建立的商团,盐商建立的商团,还有广东福建商人,合记有自身的优势,却也有劣势。

    在用工方面,始终不如其他商行扩充速度快。

    北平抢人没人抢得过中华重工,内地抢人,合记又不如其余的大商行底蕴深。

    “中华重工我们竞争不过,是因为他的垄断地位,其余商行我们抢不过,是因为他们根深蒂固。”

    “但我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,我们合记的商业模式,绝对是最先进的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合记的未来,是毋庸置疑的,在未来四省大开发建设项目中,合记必定能走到最前沿。”

    张薄提升东家们的信心。

    “但是未来的问题显而易见,在用工抢人大战中,谁抢夺的工人越多,谁就能去扩张更多的工程。”

    “为了合记的未来,为了大家各自的利益,合记全体东家都要出人出力,为合记工人抢夺大战付出努力。”

    张薄是中华重工出来的激进型人才,对中华重工模式极其的了解。

    在合记东家大议上,他还请了报社的记事。

    记事第一次参加合记的东家大议,看着台上的张薄,惊讶的合不拢嘴。

    人们都说这家伙邪的很,今日一见果然如此。

    什么话都敢说啊。

    言语间,什么中华重工只能靠着垄断吃饭,什么各大顶级商团只不过靠着关系云云。

    记事一边感叹,一边如实的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随着报社的发展,盈利的提升,除了原来向报社投刊的人,报社也开始招募了自己的记事。

    在一个月之间,十一省一地区,成立了十家报社。

    这十家报社还需要北平来养活,但是北平原来的五家老报社,已经改制自负盈亏。

    改制后,五家报社向外扩张,目前在山西行省和陕西行省,以及应天府设立了分社。

    北平社会报,刊登了合计的全体东家大议。

    “这家伙,怎么什么事都少不了他。”

    “天天胡言乱语,迟早收拾他。”

    “出风头的事情,绝对会有此人,不过此人厉害啊,通过报纸的宣传,合记的名声老少皆知。”

    合记的招工待遇,在报纸上大肆宣传。

    其实无非还是提供夫妻宿舍,保证每个月休息六天,贯彻男女工同享三个月产假等等。

    但是通过合记的宣传,闹得沸沸扬扬,搞得好像是只有合记才有似的。

    提高工人们的待遇。

    各家的商行都在做,毕竟上面管的严。

    其实对于这一点,大商行是乐意接受的,首先可以提高经商的门槛,减少竞争对手。

    其次,大家都这么做,那么大家的成本还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最怕的是有人不遵守规矩,却没有处罚,那么其余的人都会不遵守规矩。

    因为自己遵守用工规矩,别人不遵守用工规矩,那么用工成本上竞争不过别人。

    大明北方有朱高炽引领,通过中华重工和体系督导,是没有这个问题的。

    但是朱高炽不会允许其余外国商行的加入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