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幸福的时代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所有人认为很正常。

    公平,公正,公开不是喊出来的,而是做出来的。

    古代做的不好吗?

    在考试一道上,中国先民的精神,哪怕是后世的许多国家都不一定赶得上,何况当今的时代。

    下一个车间就大了。

   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农具,小到锄头铁锹,大到犁头耧车。

    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一个七脚的耧车。

    “这里主要研究农具,带队的师傅去了乡下,不在这里,你们可以四处看看。”

    小九解释。

    车间有几名年轻的工匠。

    “咱们师傅不在,小九师傅可不能先把毕业生发下去,不然等我们师傅回来了,他老人家肯定要闹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会等大师傅回来。”

    小九没有感到被冒犯,笑着说说笑笑。

    “这七脚的耧车我记得已经生产了,怎么重新研究了起来?”

    “多了四条腿,问题可大了。”

    “许多老百姓说有问题,师傅说耧铧不够长,下籽眼也要改善,还有大籽斗小籽斗的转换部件也有问题,很容易坏和失灵。”

    “明年开春前可以解决问题吧?”

    小九关心的问道。

    七脚的耧车作用太大了。

    一户人家耕种四五十亩都不在是问题,而且比原来种十亩都要轻松。

    哪怕时间再长,也比当年要简单些。

    靠着人手来栽种,这种辛苦程度实在是无法言之。

    如果只有几亩地,或者十亩地的人家肯定是用不起的,只能咬牙吃苦。

    但是几十亩地的人家就不同了。

    他们用得起各种的工具,包括耧车,打谷车这些大型的农具机器。

    现在的北平人家有三种方式改善自身生活环境。

    一种是家人中有人进入工厂工作,其余家人种田,增加的家庭收入,可以买得起各类农具。

    第二种是随着北平新田越来越多,特别是大宁和开平,以及前年官府百万亩开垦计划,以及金州那边。

    人均田亩大幅提升,种地数十亩的大户,可以购买这些大型农具。

    最后一种就是原来的地主和卫所。

    前者随人工成本的增加,迫使他们购买这些农具,后者随着军队职业化以及后勤专业化,和余丁以及剩余人口大量加入农业与工业,集中作业的土地迫切需要这些大型农具。

    “这个要看师傅,师傅在乡下收集问题和实际考察,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,只要知道问题在哪里,解决倒是简单些,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

    小九放心的说道。

    经过一个月的实习,这批毕业生终于去了各自有兴趣的地方。

    当资源充足的时候。

    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。

    当资源紧张的时候。

    人们连选择都没有。

    这才是本质区别。

    中国需要购买国外的石油,国外的天然气,国外的矿产,工业需要的能源在别人手中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的大明。

    不会再有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人们尽情的选择,充满了幸福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