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挖完后的深度,深达三百多米! “先生请看,这外部的岩石都泛着红色,含铁量非常高。”矿区的工作人员陪同。 随意捡起一块石头,得意的说道。 “这片地区的铁矿石储量至今还没有探明,我看啊,足够全大明百年之用。” 这座矿区后世探明的铁矿储量高达一点四亿吨,以现在大明的铁年产量来算。 何止够用一百年,一千年都用不完,需要用一千八百余年才能用完。 但是北平发展工业就不同了。 在大基建大调度的工程下,北平的用铁量达到了当下的天文数字,全年计划铁产量高达七万吨。 这个目标令人不可思议,但是在朱高炽看来却不算什么。 十九世纪中期,离英国铁产量两百万吨的零头还没有。 不过差距并不怕。 进入二十世纪,日本1900年的铁产量才五万吨,到了1940年就达到了近七百万吨。 正是为了刺激明年的生铁产量,朱高炽才发动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大基建计划。 日本铁产量平均每年翻3.5倍,朱高炽不说超过这个数字,以中国模式用在大明,达到这个发展水平他并认为多大问题。 今年计划生产七万吨,明年计划生产二三十万吨,朱高炽有这个信心。 哪怕中华重工许多高层人员在忧虑,觉得目标定的太大了,但是谁也改变不了小王爷的计划。 “像这样的矿场,密云有多少?”叶希贤震撼的问道。 “这个问题小民就不知道了。”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的说道。 简易铁道上一辆辆的货车运载铁矿石,拉往各处的站点。 每辆车厢都是固定的,装运的铁矿石重量也差不多,运送到隔壁的捡矿区。 这里有使用蒸汽机的机器,也有仍然使用畜力的传统设备。 蒸汽机动力的巨大碎矿机,犹如巨兽一样,发出惊悚的声音,地面都为之震动。 还有使用原来牛拉磨来碎矿的。 效率要远低于机器。 有从草原买来的黄牛,也有使用驴子的。 两块石材打磨成圆盘合成石磨。 牛担一付,横杂木一条,修磨架一个,牛一头。 石磨用的花岗岩。 因为硬度太小很容易磨损,过于坚硬,磨面磨平了不易修理,原始的设备仍然在发挥作用。 工厂的规模大的无边无际。 一座工棚接一座。 这里不算中华重工直接管理,虽然采取中华重工的制度,但属于诸多投资人的项目。 是多方面磨合好的,既属于中华重工管理体系,又并不完全属于中华重工,较为复杂的管理模式。 充满了无序,先进和落后生产工艺并存,但其实仔细的看去,又有秩序的在进行生产。 这里的工人太多了。 谁也不在乎叶希贤是谁,工人们各自干着自己的活计,叶希贤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。 这是工业的世界。 各类机器在开动中。 导致地面灰尘积了一层又一层,已经到了需要专门请人来打扫的地步。 牲畜使用,按照规定必须带上粪兜。 所以虽然有很多牲畜,但是地面没有粪便尿水,只有工业散发出来的味道。 叶希贤大脑一片空白。 忽然之间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