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两者如果和南方一样融为一体,朱高炽才要头疼一番。 “学校扩建速度快,而师资力量跟不上,导致大量文化水平不够标准的文人进入学校当老师。” “考级制度也是为了倒逼那些不够格的教师,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。” 葛诚见小王爷心意已定,也就不再强劝,拿出了他写的密疏。 他的身份王爷和小王爷已经知道。 王爷和小王爷仍然信任他,但是他向应天府的密疏不能停。 朱高炽拿起这封密疏,心中有种古怪。 这封密疏自己看完,然后会投递去应天府,最终落到朱元璋手上,对这位祖父,朱高炽的确有些好奇。 密疏上有关于学校的事。 “学校在北平开了一所又一所,此事我必须上报,否则反而会引起锦衣卫猜疑。” 葛诚解释道。 朱高炽沉吟,拿不定主意。 虽然朱元璋倡导兴学,并制定了法律,但是北平学校的教学模式有些不同,哪怕采用的内容多来自古书籍。 见小王爷久不说话,葛诚劝慰说:“北平的变化,圣人早已知道,至今没有插手,可见圣人是不在意的。” “好吧,就这么发。” 朱高炽也知道躲不过去,反正自己身体的原主是朱元璋的亲孙子,难道还会杀了自己不成。 现在已经洪武二十九年,朱元璋还能有多大精力。 等明年晋王死后,自己可要干的更出格了。 …… 河间府南皮县。 这里种植了大片的水稻,和南方一年两熟的水稻不同,六月中旬已经开始了收割,根据先民总结的气候和经验,要在七月上旬收割完。 早了不行。 稻谷的谷穗还在生长。 晚了也不行。 成熟后的稻穗会压弯稻杆。 以往的时候,那些富户和地主会花钱请短工,专门用来收割稻谷。 这份活非常的辛苦。 可以说是天下最辛苦的活计之一。 今年格外的不同。 成群结队的短工们变少了,工价也高了,让许多富户和地主们,要付出更多的开支。 一名持着胳膊的汉子,在田埂上抱怨:“东家这镰头用了多少年了,本来咱们人就少,农具还不好使,耽误了工时可别怪我们。” “祖辈都在用的,才用了不到十年而已,怎么就不能用了。” “你看看别人家,都用的新镰刀,割稻谷又快又不伤手,这叫做……” 那汉子想了一会,甩了个词出来:“提高生产效率。” “放你娘的胡骚屁。”穿着衣服的老者骂道,“赶紧的干活,要是耽误了,看我罚不罚你工钱。” “嘿,你还骂人。” 那汉子大怒,吵着不干了,让老者把昨日的工钱结了。 中国的主要政治势力地主不是奴隶主。 他对百姓的剥削的手段,不是法律的规定,而是靠着经济手腕,和西方的农奴制与贵族制是不同的。 西方的主要政治势力贵族,在自己的领地内,所有人都要归贵族的统治,任何产出都属于贵族。 西方贵族掌握了地方上的土地、地方上的武力、地方行政权、地方司法权…… 西方百姓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反对贵族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