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六章 父子争论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棣盯着朱高炽,仿佛要看透他的心里。

    此时。

    朱棣语气严肃,没有了刚才的轻松气氛,较为严厉的质问。

    “民改军的事,的确不够名正言顺,所以官府有话可以说,你一味的强求,你的想法是什么呢?”

    当然是为了增加王府的实力,为靖难之役准备。

    朱高炽露出无辜的眼神,委屈的说道:“为了改善卫所军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。”

    朱棣仔细看了看朱高炽的眼神,希望从中判断出是否真正的答案。

    如果眼前的人不是自己的嫡长子,不是燕王府的世子,朱棣不会花费这么多力气。

    按察司的权利很大,拿捏的机会也是恰到好处,在这件事上,朱棣的应对并不轻松。

    两父子站在廊坊中,栏杆外是侍卫。

    在远处是太液池。

    景色优美,山青水秀,绿茵成林,人在其中,精神为之一振,本是两父子交心的好地方。

    朱棣没有选择在书房,而是专门来到这里,因为他希望和儿子好好谈一谈。

    现在的太液池还很小,在未来迁都北平后,太液池会几经扩建,成为大湖泊。

    朱高炽认真的解释:“民籍转军籍,是百姓们自愿的,说明军户的社会地位提高了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个变化之前,同样是种地,军户还要承担打仗的风险,就凭这点,民户们天然就会瞧不起军户。”

    至于靠战功成为将领,那是少数人。

    多数的普通士兵,是成不了将领的,打了胜仗,多获得些赏赐,改善下生活。

    大明军队和后金军队的环境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 后金军队打胜仗,俘获的人口可以成为后金士兵的奴隶,这是后金的民族政策导致。

    而大明不是这种民族政策。

    朱元璋的圣旨,已经昭告了天下,凡中国之民,皆一视同仁,这是明清两朝之间很大的区别之一。

    听完嫡长子的话,朱棣提出了他的看法,“对军户的优待,要高于民户。”

    朱棣提出的反驳,没有让朱高炽没有为难,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。

    朱高炽明白朱棣的想法。

    朱允炆登基后,采纳的激进削藩之策,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,这是未来发生的事。

    在现在来说,朱棣从来没有造反的想法,也不会有这个信心。

    朱棣最多想到的是,巩固自己的权势,管理好自己的藩地,彻底消灭残元遗留势力。

    如果朱高炽什么也不做。

    凭借朱棣的德性和在北平的人心,根据历史的判断,朱棣还是能靠着军事胜利,成为最后的胜利者。

    但是代价太大了。

    而且朱高炽也无法判断,会不会因为自己取代了原主,导致北平守卫战发生变化。

    所以朱高炽要让北平进入工业化,提升综合实力,对军队的改造和加强,自然是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在别人的眼中,就是燕王府在加强对兵权的控制。

    这是很大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虽然朱元璋下过旨,燕王掌管北平诸卫兵权,但是掌管到什么程度,和燕王府行事的变化,会引起不同的政治格局。

    现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