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八十三章 全新的精神-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并且给了两个选择答案。

    一个是:不会,你穿越了。

    另一个是:会,古时就有。

    正确答案自然是后者。

    在场的有人懂,有人不懂。

    不过此人把七妹称为女士,不但证明此人读过书,还很看重七妹,加上此人言谈穿着,人们让开了道路。

    在镜子前,七妹和几人说笑了几句,视线刚好看到了门口,有几个人望向自己这边。

    其中一名年轻人,身上的衣服来看,明显不是后台的。

    不过七妹只看了眼就收回了视线。

    那个人好干净。

    “我……我……”贺宽刚才和七妹对视了一眼,所有积攒下来的勇气,随着这一眼消耗光了。

    “我下次再来。”

    匆匆的留下这句话,贺宽狼狈而逃。

    留下身后面面相觑的人们。

    跑啊跑,跑的气喘吁吁的何况停了下来,走到一处不知名的地方,贺宽气馁的坐到了一块石头上。

    他读书不多,只能说可以写字,远远谈不上能做文章的地步。

    “唉。”

    贺宽叹了口气,打起精神往住宿的地方回去。

    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籍,给了当时的社会中,无数人在精神上的力量,让他们成为担负起责任的人。

    责任是沉重的。

    可是有些人,是能承担,并愿意为之承担。

    工人戏中。

    军籍工人主角对家庭,对社会,对国家责任的承担,在科技时代以前,正是旧时代的需求。

    而那个时代的人们,通过背负这种沉重,锻造了自己的精神。

    这种精神,被冠上无数伟大的标签。

    人是被环境所改造的,而环境由人构成。

    二十五岁的贺宽,二十岁以后加入了中华重工,正好是第五个年头,通过戏剧的表演,他看到了一种精神境界。

    而他,憧憬这种境界。

    犹如八十年代的孙少平,在工地地面铺着的席子上,用烛火来看书,通过那几年的锻造,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钢铁工人。

    新时代的人们,嘲笑当年的孙少平,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了,社会的追求也不同了而已。

    贺宽第二日,往草原深处出发。

    这种行为充满了危险。

    他是个幸运儿,抵达了一个又一个的草原部落,和许多的人交流,记录下他们的生活方式。

    然后他也拒绝了那个时代中的某些草原习俗,让草原上的人们很不理解。

    他告诉草原上的人们,可以通过牛羊,在开平的铁道站交换哪些物资。

    他跟草原的孩子们,讲述中原的故事,吸引了许多的孩童。

    在草原上的风吹日晒是没有遮挡的,贺宽经过几次的换皮,变得粗犷了,更像是草原人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