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只不过东方的地域比较封闭,而在西方文艺复兴前,值得中国学习的技术真的没有多少。 反倒是工业革命之前,东方的技术多流传于阿拉伯和西方。 然后就是颗粒火药的制作方法。 明万历年间,《***》中有“上粗大者不用,下细者不用,止取如粟米一般者人铳。其大、小者再如法制造” 说明当时对**的颗粒有严格要求。到了明朝末期,《****》不但记载了不同火器的火药颗粒大小不一样,还说明了为何要把火药筛成颗粒状的原因。 如果不是颗粒状而是细面状,火药携带运输中经过颠簸震动,三种成分会混合不均,出现分层现象:炭质轻浮在上面,*质重沉在下面,发射时威力减弱,还容易炸膛。 另外,如果炮管很长,装药的时候细面火药容易粘在炮管上,药没有全部装入药室,也会影响发射威力。 “**既筛成珠,或用细席或竹筐.铺药于上。略用树荫日色照千,万不可用暴日,夏日晒之,恐日中生火,猝难救耳。'小幻“中,二十经过以上几道工序,**便制成了。” 朱高炽说完了,接下来就看小九他们的探索能力,最终能制作到何种地步。 正如小九所言。 有了威力更大的火药,自然就会要求更高标准的铳管,只要新火药诞生,那么鸟铳,也就是火绳枪的问世也就不远了。 毕竟明朝嘉靖时期问世的五炼钢,九炼钢技术,在铁厂已经制作出来了。 至于更高级的自生火铳,受限于国内劣质火石原材料的限制,以朱高炽现在的实力,也无力去海外获取。 所以还未摆上他的短期计划之中。 但是前番苏观的谏言,中华重工不适合触碰军工,容易引起官员的弹劾。 所以不久后。 火药司搬去了金州,乘坐海船出海。 在隔海相望的旅顺,由金州挟制交通,让旅顺成为封闭地区,在此地做什么,外界都不得而知。 卫所本身就是军事基地,外人不得擅闯,加上孤悬海外,真是为所欲为。 的确是为所欲为。 几具奴隶工的尸体,被带着白袖章的奴隶工抬着,埋入了乱葬岗里头。 对于来自日本的阉工,林场的管理日渐松懈。 实在是这些人太好使用了,一副逆来顺受之态,没有丝毫的反抗精神。 时间久了,难免就松懈了些。 “不可麻痹大意啊。”林场的管事,忍不住告诉了王真。 王真刚从北镇见了王爷回来。 王爷在北镇立镇,大有在东北大干一场的态势,令王真和孙岩很受鼓舞。 (本章完)